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普汇网
8月17日,上海书展迎来持续的人潮高峰。在本届书展上,读者除了能与各种新书、文创相遇,各种在现场进行的作家分享会也是一大亮点。在上海书展的主会场——上海展览中心世纪出版区,新锐学者刘勋携新著《陵迟:鲁国的困境与抗争》做了一场分享会,吸引了众多读者。
刘勋在上海书展上分享
根据传世文献和最新出土文献研究孔子母国
在刘勋看来,鲁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诸侯国,因为它是孔子的母国,也是历史记载最丰富的中等诸侯国,而且提供了春秋时期中等诸侯国衰败过程的典型案例。因此,在为数众多的春秋诸侯国中,刘勋把目光聚焦在鲁国。
鲁国在春秋诸侯国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?鲁国君主的权力为什么会逐渐下移至卿大夫手中?鲁国君臣面对内外压力,进行了哪些抗争?鲁国士人孔子是如何获知天命、起而行道的?战国时期的集权军国,是如何从周王朝的分权体制中生长出来的?
在《陵迟:鲁国的困境与抗争》中,刘勋依托于《左传》等传世文献和最新出土文献中的丰富材料普汇网,按鲁国国君的在位顺序,以编年的形式详细梳理鲁国政治演变的历史,尤其侧重于三桓的崛起及其对鲁国国君的权力倾夺。刘勋对关键的史事,给出了逻辑缜密、令人信服的分析,比如详述鲁国君权下移机制、“初税亩”改革等,多有新见。
刘勋作品《陵迟》
创新方法论:当历史研究遇见量化大数据
对春秋诸侯国的政治权力进行建模分析,这种做法在人文历史上比较少见。刘勋透露,在牛津大学读生物化学博士期间他就开始建模,并现场展示了博士期间对大肠杆菌的研究模型。刘勋坦言,理科的背景为自己带来很特别的一个优势,亦即能够把量化的思维带到人文研究中来。
在《陵迟:鲁国的困境与抗争》一书中,刘勋在研究鲁国国君权力为什么会下移到卿大夫那里的问题时,注意到鲁国国君的“出差”现象——亦即在霸主国的要求下,鲁国国君不得不跟从行动,导致不得不在外出期间将权力暂时交到卿大夫集团手中。大国是内政决定外交,小国是外交决定内政。由此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:春秋时期中小诸侯国国君的权力很可能是合法合规地流失的,亦即在霸主政治的支配之下,为了国家的利益,国君不得不把权力转移到卿大夫集团手中。
刘勋分享现场
刘勋是一位履历很特别的学者。作为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,却因为志趣所在,他毅然弃理从文,持续多年投注于《左传》的研究普及工作,延伸至对于春秋时期政治、人物的研究。从牛津生化实验室到春秋战国研究,他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学术转身。
刘勋编著作品《左传全文通识读本》
刘勋作品《虎变》
在2019年出版的《称霸: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》中,刘勋立足《左传》文本,以国际政治学的视野讨论了齐桓公和晋文公霸业建立的历程。2023年,刘勋编著的《〈左传〉全文通识读本》作为《左传》的全文普及读本,广受读者欢迎,帮助许多历史爱好者进入了《左传》阅读的大门。近年来,他开始系统梳理春秋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,书写主要诸侯国的政治变动与革兴。在本届上海书展上普汇网,刘勋推出的《陵迟:鲁国的困境与抗争》,也是继他“春秋国别史读物”第一部《虎变:晋国大族的兴衰》之后的第二部作品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