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 粤友钱
富士康近年来始终向外界传递着坚定的造车决心,2022 年的“鸿海科技日”,郭台铭甚至亲自乘坐富士康制造的电动车“ Model B ”进入会场,彰显其对造车业务的重视。然而,历经多年折腾,富士康始终未能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,其全球造车战略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。
2025 年 8 月 8 日,软银集团通过壳公司 Crescent Dune LLC 以 3.75 亿美元收购富士康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电动车工厂,这一交易标志着富士康北美造车梦的阶段性终结。但富士康并未因此停下造车的脚步,反而将目光投向与日产的合作,希望借此获取造车技术。那么,在这一系列变动背后,富士康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上究竟进行了怎样的重新布局?
俄亥俄州电动车工厂易主:北美造车布局遇挫 粤友钱
8 月 8 日,多家媒体报道,软银通过壳公司 Crescent Dune LLC 以 3.75 亿美元收购了富士康位于俄亥俄州的电动车工厂。这座工厂的历史颇为曲折,其最初隶属于通用汽车,2019 年停产后由电动皮卡初创公司 Lordstown Motors 接手。2022 年,富士康以 2.3 亿美元将其收入囊中,原本计划将其用于电动汽车生产,试图复制自身在消费电子代工领域的成功模式,打造北美电动汽车制造基地。
然而,富士康的汽车代工之路布满荆棘。其合作方接连出现问题,Lordstown Motors 在 2023 年宣告破产,还指控富士康 “切断资金链”;代工伙伴 IndiEV、菲斯科(Fisker)也相继进入破产清算阶段;仅存的电动拖拉机项目 Monarch Tractor 年产量不足千台,对于这座规划百万级产能的工厂而言,可谓是杯水车薪。最终,由于富士康的战略调整,这座工厂长期处于闲置状态,直至被软银收购。
粤友钱
造车之路未停:深耕汽车代工业务与拓展新布局
事实上,富士康的造车之路虽充满坎坷,却从未停歇。早在 2021 年,富士康就与台湾裕隆集团携手成立合资公司 Foxtron,并一口气推出了 Model B、Model V 等多款电动车。近期,又有消息传出,富士康将为三菱代工一款针对澳洲和新西兰市场的车型,预计 2026 年即可上市。
这种代工模式在当下的汽车行业具有特殊意义。全球车企正纷纷向电动化转型,像三菱这样的老牌日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:传统燃油车利润连年下滑,研发电动车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,且市场前景存在不确定性。富士康此时推出代工服务,恰好满足了这些车企降低成本、加快转型的迫切需求,为其在汽车代工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。
依托 “ MIH 平台” 的野心与挑战:技术与模式的双重考验
不仅如此,富士康还在谋划更大的布局。有消息称,富士康已准备好入股日产的方案。若该计划得以实现,无疑将对日本汽车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。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底气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 “ MIH 电动车平台”。这个被称为 “汽车界安卓” 的开放平台,具备高度的灵活性,能够像拼乐高一样灵活调整轴距、电池容量等参数。在这一模式下,车企只需专注于设计和品牌建设,生产制造等环节则可交由富士康完成。这种模式与富士康为苹果代工 iPhone 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,也正因如此,市场上甚至传出特斯拉可能成为其客户的消息。
不过,汽车制造与手机制造存在本质区别粤友钱,汽车的安全性要求极高,每一个零部件、每一道生产工序都关乎使用者的生命安全。同时,当下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速度极快,这也给富士康带来了极大的考验。多年来,富士康在汽车制造领域始终未能摸索出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,未来能否成功将手机代工的经验复制到汽车领域,仍是一个未知数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